军报赞《血战钢锯岭》:还原了战争本来的样子

2016-12-26   作者: 小施   来源: 未知

烈火呼啸,黑烟翻滚…… 在人间炼狱一般的炮火硝烟中,一名拒绝携带武器的士兵只身冲向枪林弹雨,在死神的狂吼中拯救出75名奄奄一息的战友,创造了一个战场上的传奇。美国电影《血战钢锯岭》上映后,尽管有评论称其“又新又旧,有真有假”,但仍不失为近年来一部优秀的战争影片。军报记者撰文,称影片以其纯熟的电影语言在黑暗的死亡气息中依然制造出一份穿透人心的温暖力量。

《血战钢锯岭》故事节奏有张有弛,既极度写实更饱含诗化的美学风格,在惨烈中努力营造出一份崇高之美。同时,全片成功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全片浑然一体地展现出极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故事以男主角戴斯蒙德·道斯的成长经历为发展脉络,讲述了他作为一名拒绝持枪的特殊士兵走上战场的传奇经历。影片虽然大篇幅渲染了极为惨烈血腥的战斗场面,但同时擅长以细腻动人的镜头语言着重刻画人物的心灵世界,展现出一个凶残杀戮和至善拯救并存的现实图景。该片按照叙事风格大概分割成两个部分,双重风格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一份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和灵魂涤荡。

影片前半部分风格舒缓沉郁,就像一首优雅的乡间散文诗。镜头对准了一个原本普通的小男孩——一个美国老兵的儿子道斯。在如同瀑布般倾泻流淌的音乐中,影片以娓娓道来但浸润伤感的口吻讲述了道斯在一个残留着战后创伤的家庭中的成长故事,穿插着长大后的他与护士多萝丝温馨、浪漫的初恋,这一抹跳跃的亮色使人们仿佛看到了一段甜蜜美好的生活即将像画卷一样徐徐展开。

但这份清新快乐如同迅速隐没进深海的几朵浪花,随着道斯挥别女友主动参军的人生转折,影片的叙事节奏逐渐加快,这个有着腼腆笑容和清澈眼神的青年怀揣着爱国激情来到铁血军营,画风从细腻柔和逐渐变得沉重粗犷。影片围绕着他在军营中拒绝持枪展开了多角度不断升级的矛盾冲突,直到他因此被送上军事法庭也毫不动摇。正是对道斯这份人生坚守进行了多层次的丰富注解,才让影片后半段的故事推进更加饱满而富有张力。

当道斯与久别重逢的妻子多萝丝在深夜温柔深吻的镜头一转,画面直接切换到冲绳战场,至此为分界点,影片风格骤变:灰暗的色调、低沉的音乐像幽灵降临笼罩战场。随着激烈的战争场面全景铺展,影片直接过渡到一种既惨烈又恐怖的气氛中。但影片并没有因此沉浸在对血腥战场的控诉中不能自拔,官兵们不畏死亡、毫不退缩的冲锋成为战场的主旋律。而这时,男主角道斯异军突起,对一个又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友竭尽全力地施救,把他们从“地狱”带回到安全的后方。他的拼死相救穿透层层战火的围困,这种救赎精神,使全片逐渐升腾起最温暖的人性光辉,这份光芒在观众心灵中足以激荡起巨大的能量。

影片从惊人写实的战争场面开始升华,道斯的拯救,使他已经化身为战友们的“精神支柱”,受到鼓舞的战友们,面对敌人的炮火发起了又一次坚强冲锋,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在音乐的烘托下,冲锋的姿态化为一座群体的雕塑。

这部电影的风格化叙事并非有多高明,因为它基本延续了较为传统的叙事风格,但为什么影片能特别打动人心呢?其实很简单,作为一部战争片,《血战钢锯岭》着眼于战,但全片并没有从头至尾淹没在战争中,而是以战争为载体,着力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战场英雄。

电影的奥秘就在于“它那通过中心人物的感知来渗透叙事信息,从而把技巧隐藏起来的能力”。主人公在电影叙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个意义上,观影的过程实质就是观众认同影片主人公的过程。当影片诱导观众认同主人公之后,观众就自觉不自觉与影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为剧情所深深吸引。

《血战钢锯岭》其实就是一名战士的故事,但他首先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人”的故事。在加入到这场惨烈的战争之前,道斯也是一个有着快乐和忧伤、迷惘和脆弱的普通青年。但影片为了成功塑造出道斯饱满的人物形象,顺延着他的成长轨迹铺展,在他人生信念形成的几个关键点,都进行了细致而突出的渲染,为道斯在战场上的英勇拯救打下深深的伏笔。任何一部优秀的战争片,绝不会美化战争,不会粉饰死亡,更不会宣扬战争。所以,与其说电影《血战钢锯岭》把战争场面拍摄得血腥残忍,不如说它只不过还原了战争本来的样子。影片中惨烈的战斗场面让和平年代的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杀戮。这也传递出影片对于战争的反思和拷问。

今年以来,《勇士》《血战湘江》等一批国产主旋律战争片也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更富于人性化的战争影像世界,努力以全新的视角去展现战争,并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的确,在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今天,国产主旋律战争片在讲述战争故事、塑造英雄人物方面,显然还存在着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我们也期待更多优秀的国产主旋律战争电影在银幕上放射出夺目光彩。


  • 责编:小施